全社会换电池成本高达1.6万亿,考验中国首批电车用户的时刻来了
电车,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趋势,但作为工业消费品,电池寿命始终是对于它的一大考验。
最近,第一批新能源车主换电池的消息冲上热搜,首批新能源车电池服役期满的话题迅速扩散,不少新能源车主纷纷现身吐槽。
一名特斯拉Model S车主称,自己的车购买8年半了,在今年9月底因故障被告知要拆电池检查,光检查费用就七八千元,由于电池老化维修需要16万元,更换则要花费22万元。
而令人苦恼的是,现在Model S的残值都卖不到16万元,换电池的代价显然已经超出预期。更令人沮丧的事,这并非是特斯拉车主独有的问题,国产新能源汽车用户,同样面临着“八年之痒”的尴尬。
在国家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信部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这意味着,8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就要开始面临电池脱保问题。电池用了8年,部分汽车电池已处于老龄状态,逐渐无法满足行车需求,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车主或将陷入换车还是换电池的两难境地。
某国产新能源车车主表示,八年质保期刚过,“换一块电池又要多花半台车的价格”,原价16万元的车,现在更换电池需要约8万元。
可见,电池过了8年质保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今换电池的成本对车主的钱包确实是个“大考验”。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算过一笔账。他说,“从2025到2032年,将有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到期,如果以平均8万元的价格更换电池,2000万消费者将需付出约1.6万亿元的成本。一个增程混动的换电池价格高达10万元,纯电更是高达15万元以上。”
作为新能源车所有的零部件中单价最高的一部分,更换一块动力电池的费用,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了汽车残值。而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大多续航均在250至400公里左右,甚至有小型电动车续航不足200公里。
当时,电池技术还没那么成熟,再历经8~10年的自然损耗,电池容量衰减至60%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根据《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规定,当车辆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超过60%时,可能面临年检不达标。
换句话来说,当电池衰减到一定程度,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手里的车无疑就会变成“烫手山芋”,换车不划算,换电池代价大,连将就着用,都可能不被允许。
如果抛开换电池的问题不谈,新能源汽车在购买与用车方面确实有比较大的优势。但如果加入了换电池的代价,恐怕大家就要在选择的时候重新考量了。
当然,面对这个问题,国家和车企们也都在想办法解决。
去年底,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强调了要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目前主流产品的循环寿命大约是1000~2000次)。
即便如此,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说,电池的寿命会随着时间衰减,这是无法避免的,目前主流的电池技术还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还没办法保证“车电同寿”。
既然无法保证“车电同寿”,那么,换电池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对此,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已经和多家车企共同研发长寿电池。
今年3月,宁德时代与蔚来签署框架协议,提出长寿命电池解决方案,目标是使用15年,电池寿命终止健康度不低于85%。有媒体了解到,其还有一款电池或许会达到80万公里质保。
另外,也有不少车企开始推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政策。比如比亚迪、理想、极氪、小鹏、奇瑞和名爵等企业,均给出了“终身免费换电池”的承诺。
尽管这样的承诺,仍然有首任车主不过户、一年内行驶里程不超过三万公里、不做营运车使用、在正规4S店做养护等限制条件,但整体走向对于新能源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如果能够实现终身质保,或许下一个“八年之痒”将会被打破。
电池“退役潮”来袭,你们觉得第一批新能源车主该如何应对这一次的“八年之痒”呢?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